那一日在路上遇见一位村姑,我问她们的村子里有没有廊桥,她只说一句“寿宁的廊桥比米还多”,便飘然而去。后来我知道这是当地人传下来的口头语,说的是当年廊桥遍地的景象。廊桥跨过一条条溪流,连接起一座座被隔断的山,也把山里人的爱情、友情、亲情与无数梦想串联起来。山里的路没有里程碑,山民们只记得到了某座廊桥,离目的地又近了几程。每一座廊桥以自己的独特风姿,招引着贩夫挑汉,商客旅人。哪座桥可闻鸟鸣如乐,哪座桥能见绿枝拂窗,哪座桥上的清风最爽,哪座桥上的神佛最灵,哪座桥人气最旺,哪座桥午梦最甜,常走廊桥山里的人都清楚。而到了那座里面可以摆摊的桥,那就已经来到集镇了,他们的笋干、山菇、蔑货和柴草可以在那里卖出,化为晚餐桌上温馨的灯火和妻儿的欢颜。因为有了一座座如虹飘逸的廊桥,艰辛而漫长的山路便一段段地有了盼头。廊桥,那是苦涩日子里的一杯绵长的甜酒,枯寂岁月里的一曲常新的歌谣,哀愁时光里的一个可以倾吐的知己,落魄境地里的一个托举心灵飘飞的梦。
最依恋那些至今还藏身在深山怀抱的廊桥,它们那轻盈欲飞的身姿,总是在澄蓝的水底浸泡出一片清纯的梦影。水在动,桥在飘,美得那么不一样,美得那么不真实。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桥梁飘浮着利欲的俗尘躁气,眼前的廊桥却依然穿着古装,透出一股沉潜的气质,似乎还沉醉在遥远的梦境中。这样的廊桥如今已很少有人走动了,但里面依然洁净无尘,因为这里没有纷扰的尘烟,永远是清风清露的世界。偶尔两三个挑着篾箩的汉子、挎着竹篮的妇女走过,更点染出廊桥的古典意韵。虽然他们的着装早已不古,但他们的神态举止犹存古风。恍然间,觉得他们就是从古远的年代走过来的人。让一颗因躁动而疲惫的心,歇息在古韵悠悠的廊桥之上,那种感觉好爽。
比米还多的廊桥,如今在寿宁只剩下19座。面对它们的日渐稀少,我既无可奈何,又耿耿难以释怀。它们毕竟不是只供人走路的桥,不该随着现代交通业的发展而消失殆尽。为了让廊桥的艺术魅力与民俗价值永留世间,我期盼郑多金的传人代代不绝。


